大棚内种植型式是畦田耕作,畦宽0.75m,畦高0.3m,畦间距0.75m,畦上栽植两行蔬菜间距0.6m,蔬菜株距0.4m,则株行距按0.75×0.4m计算,设计湿润层深度按Z=0.3m计,土壤容重为γ=1.45g/cm3,灌溉水利用系数为η=0.90,设计湿润比为P=50%,土壤湿度上下限分别按土壤田间持水率90%和60%计,
土壤田间持水率为22%,则max=1980, min=1320,按(1)式计算: m=0.1γzP(max-min)/η (1) 经计算定额m=16mm。
3.2 一次工作时间。 一次工作时间t应按(2)式计算: t=mSeS1/ηq
(2) 式中: m——设计定额,m=16mm; Se——滴头间距,Se=0.4m; S1——毛管间距,S1=0.75m; η——灌溉水利用系数,η=0.90; q——滴头流量,q=3L/h; 经计算一次时间t=2小时。
管网设计名
采取枝状管网,供水干管路采用P340塑料管,埋于地下1.5m,分干管在棚内首段连接竖管,在棚纵向1/4和3/4处分别连接支管。出水竖管由两部分组成,下部仍为P340塑料管,高0.5m,上部铁管高1.8m,使出水口高出地面0.8m,便于滴灌系统过滤器、施肥罐等安装检修。一种很好的灌溉方式,用泵或建蓄水池,然后通过管网及各种灌水器直达作物根部,整个系统由阀门控制,既省时又省力,管理简单方便,而且灌溉与施肥还可以同时进行。支管为PE管,利用承插式旁通与PE滴灌带连接。
软管滴灌技术的优点:
1、节约用水 滴灌可以根据不同蔬菜生长的需要,控制时间和水量,可以有效地避免渗漏,结合覆盖地膜控制蒸发,达到节水的目的;(6)节水灌溉新技术:滴灌、膜下滴灌、中心支轴式喷灌、平移式喷灌、微喷灌等都是灌溉水利用系数较高的灌溉形式,其中滴灌、膜下滴灌在我国部分地区技术已成型。一般滴灌一次需水9立方米/亩左右,而沟灌需水23立方米/亩左右,滴灌比沟灌节水60.8%,一茬作物大致可以节水100立方米左右。
2、提高肥效 采用滴灌以后,只湿润土壤表层,底肥、追肥一次集中施用,避免了肥料的损失,容易被植物吸收,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。
3、保持良好的土壤理化性状 滴灌的土壤疏松,土壤通透性好,土壤孔隙适中,为蔬菜根系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,作物易发根,根系发达。
4、提高棚内气温和地温 由于总量的减少,对地温影响也小,加之土壤的通透性好,容易吸收空气的温度,滴灌比沟灌提高气温2摄氏度,提高地温3摄氏度。
5、降低湿度减少病害 由于滴灌可减少60.8%的用水,大大降低了空气的湿度。一般滴灌空气湿度为62%,而沟灌空气湿度是85%,滴灌可推迟发病期7—10天,并可提前上市7—20天。
6、果实商品性状好 滴灌可控制水量,可根据作物的不同生产期适时,果实整齐,色泽好,营养成分明显提高。
7、省工、省时、省地 滴灌不用人工挖沟,堵沟,灌后不用松土也不用中耕除草,可节省人工65%以上,由于减少沟埂占地,可提高土地利用率12%左右。
喷灌系统的使用
喷灌泵启动后,通过阀门控制供水压力,使其保持在0.18千帕。喷灌时间一般选在上午或下午,这时进行喷灌后地温能快速上升。喷水时间及间隔可根据蔬菜不同生长期和需水量来确定。随着蔬菜植株的成长,喷灌时间需逐步延长。管网设计名采取枝状管网,供水干管路采用P340塑料管,埋于地下1。经测定,在高温季节喷灌20分钟,棚内可降温6~8℃。因喷灌的水直接喷洒在作物叶面上,便于叶面吸收,既防止病虫害,又利于蔬菜生长。如结合叶面喷施化肥,蔬菜生长更好。
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智能节水灌溉价格的亿安鑫节水灌溉于2025/2/24 17:05:14发布
转载请注明来源:http://nanning.mf1288.com/yianxin-2843568204.html